欢迎来到时间银行!

当前位置:首页-热点项目

麒麟起舞,舞动传承——地名文化进社区·黄阁

发布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

黄阁大井村

地名文化进社区 · 黄阁 

祠堂作为文物建筑

承载了诸多历史、人文、科学、艺术、建筑

民俗等信息

是我国珍贵历史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十年来

祠堂的文物价值得到了更集中的关切

全国及各省市都将祠堂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且成为迅速增加的文物保护单位

黄阁有着南沙最古老的传统村落集群,是粤港澳同根同源的文化故土和情感纽带,位于黄阁镇大井村的张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是南沙的文物保护单位。

而张氏宗祠所在的大井村,是南沙区第一人口大村,它的名字也大有来历,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看看这个拥有张氏宗祠以及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麒麟舞的千年古村吧!


大井村概况

大井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因拥有全黄阁井口最大的"尹城泉"古井而得名。从大井村村口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复原修复的"荷雅里井""大井通衢"石刻、"老更馆"原址等历史遗迹。

据一些老人描述,这口大井已经有700多年历史了,当时这里一带原是海水浸淹的湖田,非常缺乏饮用水,有一姓尹人氏深挖了一口井,想不到井挖好后,井水非常清甜,于是全村人都食用这口井,人们为了感谢这位尹姓人士,因此称此井为“尹城泉”。后来即使有了自来水,全村人仍喜欢食用这口井,这井一直到现在仍保留完好。由于井口呈井字形,也较大,大家渐渐习惯称这井为“大井”,村名也叫“大井村”


张氏宗祠

据传,张氏第二十四代张君政原籍范阳,于唐朝年间率领家眷迁入广东南雄珠玑巷,第三十代张岘因逃避战乱迁入东莞博厦。宋末,第三十八代张友良迁居番禺黄阁大井,是大井张氏的始祖。大井的张氏自四世以开房,分五房,为阖族,曾居千载,历经四朝,自开族以来,迄今廿余世。

张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牛),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及一九九九年重修。柯堂座四问东,丽面是一开阔的地坪,头站部面阔14.4米,门面用花岗岩石板筑酥,正中为“张氏宗祠”刻石匾,头门地面铺酥代表官衔的一字平石阶。深三进,通进深40.17米,面阔14.4米,硬山顶。据记载,宗祠“三座皆同庚甲,前中后俱兼申寅,分金纳丙申、丙寅之气,宿度在毕宿、毕尾之原,各座无别,兼加俱同。”


黄阁麒麟舞

黄阁舞麒麟起源于清代末,后几经发展和传承的波折,在2000年“黄阁麒麟舞”获得了全国“山花奖”荣誉,黄阁镇各村也愈发重视保存和发展麒麟队伍,在各村开设麒麟舞训练班。2001年10月,黄阁就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麒麟之乡”和“麒麟舞培训基地”的美誉。2007年,黄阁麒麟舞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宗祠文化

麒麟舞学习

为了让人民群众深度了解大井村、张氏宗祠的历史,体验黄阁麒麟舞的魅力,2023年3月11日上午,在南沙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南沙时间银行黄阁社区服务站联合黄阁镇社工服务站大井村村民委员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南沙麒麟小学共同开展“麒麟起舞,舞动传承”文化游学体验——地名文化进社区活动。

活动通过南沙时间银行招募了20对亲子参与,并通过平台招募了麒麟文化传承骨干志愿者张老师协助带领学生开展本次游学体验的讲解在活动现场,张老师首先给学生介绍大井村的村名来源,张氏宗祠文化的起源以及发展张老师以实物+历史典故的形式,形形色色地向学生介绍讲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少学生积极举手发问以更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大井村的历史。

在了解、学习完大井村的地名文化和张氏祠堂文化内容后,张老师带领学生开启了“麒麟”文化深度游学。“麒麟,是一种圣兽,相传圣兽麒麟在古时途经黄阁镇时,被黄阁镇的景色所迷住,遂降落群山之中,乐而流连忘返,后化为神石坐落于山冈之上。黄阁麒麟舞起源至今已有百年,每逢佳节当地居民就舞起麒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故有“麒麟献瑞”一说。2001年,黄阁镇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麒麟之乡”,2007年,南沙黄阁麒麟舞更是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讲解麒麟起源以及寓意之后,进入麒麟舞现场体验学习环节,在古老的宗祠外,麒麟舞老师为学生们讲解麒麟舞的要领、注意事项、穿着技巧等,并且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学习麒麟舞的基本舞式,学生们也乐开其中,非常认真地跟随老师的脚步动了起来。


地名文化知多少

麒麟舞在舞动时,按特定的出洞、绕头、耍尾、寻青、踢青、食青、醉青、吐青、打沙、吐玉书、游花园、回洞等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舞动时充满热烈喜庆气氛和浓厚的广东韵味。一招一式,都舞出了黄阁人民对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安康幸福生活的愿望和向往。学生们在体验当中真切感受到了传统麒麟舞的魅力。


本次活动,通过游学+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学习了黄阁镇大井村的地名文化、“祠堂”文化、“麒麟”文化魅力,吸引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承的转变,从而促进学生对黄阁镇本土特色文化的参与和传承,为新时代麒麟文化传承与发展凝聚新力量,夯实黄阁镇本土特色文化传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