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时间银行!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动态

深化南沙区乡村地名经验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

深化南沙区乡村地名经验新路径

南沙区作为广州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区域和城市双核,正以“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城市发展战略引领高速发展,南沙区将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上来,结合当下《南沙方案》的高质量推进,南沙区民政局时刻紧跟部、省、市的工作指示和步伐,成熟了一批乡村地名试点工作经验,总结了地方做法,让南沙区乡村地名特色玉琢成器,绽放光彩。

一、承载地域特色,彰显文化自信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历史发展的镜子,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蕴藏着深厚的地域空间寓意的地名文化。在深化全国乡村地名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南沙区以乡村地名为抓手,充分发掘南沙乡村文化,将历史地名文化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促进乡村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传承当地聚落名称“吉祥围”,镌刻着历史文化烙印的“冼星海故里、东里红楼、金锁排灯塔”,用地名承载南沙开垦拓新、通商贸易、民族防御等历史记忆,生活描绘千百年来南沙围海生长、固海安家、开海出行的文化发展史。又如承载渔村记忆和沙田文化大稳村、红港村、冯马三村、长莫村”,展现当地景观特色大山乸路、东涌绿道、十九涌渔人码头”等,展示南沙宜居的生活生态、灵动的生活气息,彰显大南沙的美丽及自信。

二、解锁地名基因,唤醒乡愁记忆

行走在地名里,犹如行走在历史里,我区重视对全区各乡村的地名进行全方位的搜罗与采集,将地名信息采集类型科学分为自然实体地理实体、乡村居民点、乡村道路街巷、乡村公共服务点、乡村公共服务点、乡村旅游景点、惠农助农兴趣点等6大类、53小类,采用二普成果、民政审批系统数据、各单位收集上报等多渠道汇总梳理地名信息,并制定乡村外业采集目录指引实地乡村地名采集上图工作开展,通过查漏缺漏、修正删补,保障采集目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以采集成果为地名解码,编制一村一图、地名保护名录,以地名文化为表达路径,通过由点到线、连线成网的鲜活叙述,在字里行间里深挖地名历史文化,唤醒百姓根植于心的乡愁记忆。

三、发挥地名精神气,创新服务应用

地名被使用是对其最好的保护,乡村地名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是对试点地区的重大考验。拒绝单一的“面上热闹”,南沙区民政局推出“地名+”乡村地名推广服务,涵盖地名+历史文化、地名+旅游休闲、地名+非遗传承、地名+农产品推广、地名文化+社区服务等,促进跨领域合作,深化拓展地名应用。

1)以“地名+历史文化”采取实景视频、有声故事、地名扫码等方法,推“掌上南沙”系列成果。目前已拍摄15期村居介绍短片及27期地名宣传视频,并通过视频号、抖音号等多渠道发布,展示南沙厚重的文化魅力,拓实南沙历史底蕴,传承南沙文化,让群众秒读南沙、秒懂南沙。

2)以“地名+旅游休闲”采取印制一日游指南、绘制乡村观光图、抖音发布生态游视频、随手拍打卡兴趣点等方法,推出“南乡畅游”系列成果,展示南沙乡村特色景点、传统美食及高质量乡村发展新态,让群众亲临其境,更直观地了解南沙乡村地名文化,让更多的乡村兴趣点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3)以“地名+非遗传承”采取设置特色标牌、制作保护名录、专题推广报道、开展特色体验活动等方法,推出“南乡标志”系列成果,深化大众非遗认识,了解非遗成品,拓展香云纱、疍家婚俗等非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让非遗文化走近群众。

4)以“地名+农产品推广”采取抖音直播、亲子助农体验、农产品秒杀及特色农产品直销活动等方式,依托南沙时间银行平台助力乡村农产品推广,扩宽互联网销售渠道,有效展现南沙特色的农副产业,让地理标志农产品“上得快,销得快”。

5)以“地名文化+社区服务”采取现场讲解、沉浸性参与体验、分享交流等方法,推出“游东涌水乡 品疍家风情”“用脚步丈量历史”“麒麟起舞 舞动传承”等乡村特色地名文化系列活动,将地名文化融入到社区居民文化教育、手艺传统、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等日常生活中,让社区居民感受乡村地名为生活带来的美好改变。

南沙区通过这些受到群众百姓认可的、能够亲身参与进来的主流的新兴文化推广与传播活动,有效地拓宽了乡村地名文化在群众间的受众面,将封存的、零散的、待开发的乡村历史地名文化在历次滚动的过程中聚拢起来,以服务群众为基本出发点,转化成为人民群众通俗易懂且喜闻乐见的信息,用以传承南沙乡村地名文化的独特“精气神”。

四、激活地名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历史文化被隐藏、地理特色农产品无销路、乡村衍生产业产品无产无出、基础设施薄弱等,是乡村振兴普遍存在的痛点难点。南沙区借着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的契机,民政局联合牵头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应用高德、百度地图等平台,开展对乡村街巷道路及兴趣点信息的实地采集,配合以公众号、视频号、直播带货等形式提升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知名度,实现乡村地名信息服务和公开地图导航物流点对点的“导航效应”。借此,激活了南沙区“预制菜产业园、广州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等新型产业园区、“万顷沙莲藕、东涌黑皮甘蔗、南沙青蟹”等南沙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名片、“香云纱基地”衍生周边产品等,打通销路,刺激需求,催生产出,击破痛点。

南沙区将乡村产业的生产控制、文化传承、展览展示、科普教育、培训体验、数据中心、检验检测、休闲观光等多功能融为一体。随着乡村地名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让乡村地名历史文化被推广、让特色旅游经济被激活,让非遗文化又传承、让地理标志农产品有销路,南沙村居环境设施更宜居,乡村经济产业振兴发展,描绘了“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的渔耕图卷和“湿地落霞、沙田碧波、青苇婆娑”的乡村产业盛景。